当前位置:主页 > 天下奇闻 > 未解之迷 >

荆轲刺秦王之谜:荆轲为何不杀秦始皇

类别:未解之迷 | 来自:网络整理 | 发布时间:2014-11-12 | 人气值:

历史上 “荆轲刺秦王”是一个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名句也几乎是妇孺皆知。然而,近日刚刚公映的国产故事片《荆轲刺秦王》却将这个再熟悉不过的故事讲得让人觉得有些陌生。由李雪健扮演的秦王嬴政刚愎之余透着些神经兮兮,张丰毅饰演的大丈夫荆轲竟也在悲壮之中略显滑稽,更何况还有那个没人听说过的赵女及其先寻刺客继以刺客为由攻打燕国的计谋……那么,史实真相究竟如何?史家稗官又如何评价和阐释这段历史?一时间,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大案又成了今人议论的热点。

带着问题,记者访问了几位文史专家――

 

荆轲刺秦王之谜:荆轲为何不杀秦始皇


 

    秦王嬴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影片《荆轲刺秦王》中的秦始皇是个性格复杂且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物。他身形猥琐,由于身为私生子、母亲淫乱、从小又做为人质受过苛待,所以心理发育不很健全,其人性善良温和的一面被统一大业的宏愿所遮蔽甚至扼杀。因此,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嬴政显得既孱弱又残暴,既可怜又可恨。那么,有关秦始皇的残暴性格和身世之谜,历史上又是怎样记载的呢?

    秦王是不是一个病态的暴君?研究战国、秦汉史,最权威的史料依据就是《史记》和《战国策》,《史记》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韩兆琦教授对记者说:“据记载,嬴政的前半期,其人格表现是相当好的,可以说他是一个宽容大度的君王。他决不是昏庸的暴君。如果说残暴,秦昭王要比秦始皇残暴。昭王时期的长平之战,秦军活埋了40万人,而到了嬴政时期,历史上就没有这类屠杀的记载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陈成军说:“对秦始皇的暴君形象的定型是在汉代。汉为了吸取秦亡的教训,所以一些政论家渲染了秦的残暴,这与史实是有很大出入的,包括对秦朝赋税繁重的说法也已有史学家考证推翻了。即使是战争中屠杀俘虏,也并非秦国特有的现象,这种屠杀是当时历史环境下很普遍很正常的情况。”史学家们一致证实,嬴政攻打邯郸时的确活埋了一些他当年在赵国结下的仇人,但如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大规模地活埋儿童的暴行是从未发生的。

 

    至于秦始皇的形象,几位专家一致认为,秦始皇应该相当英武潇洒。据历史记载,嬴政是身怀武功之人,威武高大,真大丈夫也。历史学家翦伯赞就曾推论嬴政的相貌相当漂亮。陈成军也说:“嬴政是陕西关中人,身材应是高大魁梧的,这一点看看兵马俑都可以知道。”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陈其泰教授告诉记者:“秦始皇一天要读几百斤竹简,精力过人,体力也是相当强壮,他称帝以后,到泰山等地出游巡视,所到之处都要树碑,气魄很大,不可想象他是一个猥琐的、身心不健康的人。”

图片素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