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历史 > 名人故事 >

丁汝昌:回天乏力的海军提督

类别:名人故事 | 来自:网络整理 | 发布时间:2014-11-17 | 人气值:

丁汝昌:回天乏力的海军提督

  导读:今年7月25日,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的纪念日。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意义重大,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的失败,又激发了知识界变革政体的要求。同时它也改变了东亚格局,乃至刺激了日本走向扩张道路。甲午战争,因而乃近代中国的重大议题。新浪历史拟推出系列甲午人物列传,回顾中日等各国决策者、参战者故事,纵观两军布阵、解析各方心态,以史为鉴,品评得失。(作者:纪彭,来源:新浪历史)

  

  人物小传:丁汝昌(1836.11.18~1895.2.12),字禹廷,安徽省庐江县人,1888年出任北洋海军提督。

  

  甲午事迹:指挥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丁汝昌,原名先达,号次章。1836年出生于安徽巢县一个农民家庭。战乱中参加了军队,在战争中成长为一名高级军官。但是,丁汝昌的“辉煌”不是在马背上,而是在军舰上,自从当上了北洋舰队的长官,他的命运便注定了。

  

  以往史料认为,丁汝昌早年投奔了太平军,后跟随程学启一起转投湘淮军成为了一名骑兵军官。等到剿灭了太平军之后,丁汝昌又北上剿捻,一路拼杀,官至总兵。实际上,他本来就是淮军,而且真的干过几天“水师”。

  

  丁汝昌非李鸿章钦点

  

  1874年,战争基本结束,清政府“裁军节饷”,刘铭传计划裁撤丁汝昌的马队三营,丁汝昌致书抗议,刘铭传大怒,欲杀之。丁汝昌闻讯,逃回巢县老家才免了杀身之祸。同一年,日本人侵略台湾。李鸿章挑起了“海防大筹议”力主购买铁甲舰。当李鸿章获得了“督办北洋海防事宜”的权力时,赋闲在家的丁汝昌想起了老领导。他找到李鸿章,希望得到新的机会。李鸿章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就对他说:“省三(刘铭传)与尔有隙,我若用尔,则与省三龃矣”。

  

  当时,知道丁汝昌能打仗的人还不止李鸿章,在军政两界与李鸿章明争暗斗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同样想用丁汝昌,并从西征战前线发来调令。李鸿章不愿丁汝昌西行,便以丁汝昌“伤病复发”为由,把他留在天津。

  

  北洋水师提督的位子是朝野焦点,丁汝昌就成了党政之人。时人普遍认为,丁汝昌的骑兵出身是他最大的硬伤。又因为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大家便相信,正是由于丁汝昌对海军一窍不通,才导致了北洋水师的一败涂地。并且,丁汝昌能当上北洋水师提督,不是因为其出色的才能,完全是李鸿章的私心。

  

  的确,丁汝昌出身淮军,又是李鸿章的嫡系,但这并不是全部。经过近年最新的研究,丁汝昌一开始就参加了刘铭传统率的铭军,并且有过“水师”的经历——当时铭军在河网密布的江南地区和太平军作战,急需水师,丁汝昌参加的就是铭军水师营。等到消灭了太平军之后,刘铭传带兵北上剿捻,水师营改编为马队。出身水师的丁汝昌这才成了一名骑兵军官。正是由于丁汝昌在“水师”的这段经历,使他成了淮军中比较懂“水师”的将领。

  

  另外,尽管丁汝昌是淮军宿将,但他能出任北洋水师提督并不完全是李鸿章的用意。1875年,李鸿章奉命筹建北洋海军。对于如何建设海军,李鸿章是外行。他请教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始人,两江总督沈葆桢时,便与沈葆桢一起研究在未来北洋海军的用人问题。李鸿章希望选择“既懂海军,又有资历”的人出任北洋水师提督。沈葆桢很无奈的告诉李鸿章,在中国这样一个不具备海军基础的国家,短期内肯定找不到这样的全才。要知道,海军在大清朝是一个新兵种,哪里能找到干过海军的军事干部呢?1949年组建海军时,海军司令萧劲光原是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司令,对海军一样是一窍不通。当时萧劲光已经47岁,年龄比丁汝昌还大。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新中国尚且如此,何况开始筹议海军的大清朝?

  

  因此沈葆桢建议以海军科班出身的年轻人担任骨干军官,逐渐磨练资历。但是,提督则必须由“具有战争经验”的老将担任。所谓“少者取其材,老者资其望”,如此“磋磨日久,必有才望并美者出焉”。根据这样的标准,在当时淮军总兵、提督一级的将领中,不是“位望已高”不愿意来北洋水师“蹚浑水”,就是“羽翼丰满”,一心想自己执掌海军,并且很容易就把陆军旧习带入海军。丁汝昌正好是赋闲在。他既没有深厚的背景,又没有自己的班底,且仅为人忠厚,谦虚好学,在年龄上,43岁不大不小,正合适!

  

  从“督操”到“提督”

  

  1879年,丁汝昌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开始了他的“水师“生涯。刚开始,李鸿章对其仍然抱着观望、考察的态度,这点从李鸿章给丁汝昌的委任官职名称上就可以看出。丁汝昌初到北洋海防时,被李鸿章派入新购买的蚊子船上随同学习,官名定为炮船“督操”。

  

  1881年初,“督操”一年多的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清政府在英订购的“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经过此番历练,丁汝昌已能独自率领舰船编队巡视南北并顺利从英国接收新式军舰,才赋予其北洋水师“统领”职务。

  

  这两艘新式战舰刚刚回国不久,1882年6月,朝鲜就爆发了“壬午兵变”,日本人借机出兵朝鲜。清政府派丁汝昌率“威远”、“超勇”、“扬威”等舰开赴朝鲜观察形势,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丁汝昌决定“以软禁祸首李昰应为先着”,遂乘“威远”回天津请兵。7月,丁汝昌率“威远”等船舰,载运淮军吴长庆部2000兵马登陆朝鲜,设计擒获朝鲜太上皇李昰应,押往天津软禁,使日本干涉朝鲜的计划落空。这次胜利,打击了日本人的气焰。为此清政府赏丁汝昌穿黄马褂。

  

  1885年,在德国订造的“定远”、“镇远”、“济远”等战舰到位,北洋水师初具规模。次年,丁汝昌率舰队赴长崎进船坞保养——由于“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每半年必须入坞油漆一次,以防锈蚀,当时中国没有能容纳这两艘军舰的船坞,不得已前往日本。这一次保养,实在是一次战略失误,“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在日本的船坞这段时间,被日本人“摸透了”,真是得不偿失。况且,当时香港的船坞完全够用,为什么偏要去日本?

  

您可以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图片素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