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学文化 > 传统常识 >

没有“昨日黄花”这一说

类别:传统常识 | 来自:网络整理 | 发布时间:2018-08-08 | 人气值:

  在一些体育评论报道中,总能发现“昨日黄花”一词,比如“谁能称霸,太阳队已是昨日黄花”,“老牌劲旅成昨日黄花,昔日辉煌恐难再”。明明字典上只有“明日黄花”,怎么变成“昨日黄花”了呢?

  

  “黄花”就是菊花,而“明日黄花”,出自北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在这首诗中,他向朋友表示: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急着回去,若等重阳节过后,金黄的菊花便将枯谢凋败,到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除此之外,苏东坡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中又用了一次:“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发展到后来,人们就把“明日黄花”作为一个固定词组,用来比喻过时过期的事物。宋代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就称:“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

  

  郭沫若先生在他的《〈沸羹集〉序》中就写道:“这里有些是应景的文章,早已有明日黄花之感。”再比如冰心的《寄小读者·二七》中也有过关于“再经过四次月圆,我又可在母亲怀里,便是小朋友也不必耐心地读我一月前,明日黄花的手书了”的话。

  

  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原因可能是“昨日”能体现“过时”的含义,也符合我们日常生活的惯性思维。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明日黄花”是苏东坡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写出的诗词,菊花是重阳节的时令花,而在重阳节赏菊,是我国民俗之一,若等重阳一过,赏菊花便成了过时之举。

  

  苏轼在诗和词中反复咏叹“明日黄花蝶也愁”,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迟暮不遇的感叹,意思说自己已像重阳后的菊花。后人从这个名句中引申出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记住“明日黄花”了。

图片素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