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学文化 > 传统常识 >

汉语词汇中的佛教用语(3)

类别:传统常识 | 来自:网络整理 | 发布时间:2018-08-01 | 人气值:

  【醍醐灌顶】“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统治四海的权力。密宗沿用此法作为僧人升任阿阇黎(规范师)时的仪式。佛教典籍中用以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

  

  【心地】以大地比喻心,谓心如大地,能产生世间、出世间和善恶等法。

  

  【心心相印】心者,佛心;印者,契合、符合。禅宗谓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印心,故曰“心印”。现指心与心互相契合,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

  

  【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现在用来形容光线暗。其实,它本是佛教用语,出于《续灯录》卷七:“伸手不见掌。”这句禅语的意思是:悟道的人见一切事物,不加以主观的虚妄分别与憎爱,因为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平等不二的。

  

  【投机】彻悟的意思,合乎佛祖的心机谓之投机。

  

  【单刀直入】禅宗高僧启发学者须直截痛快,不依经论文句,斩尽葛藤(分别杂念),故以单刀直入为喻。

  

  【当头棒喝】禅门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为了打破学人的迷执,不少禅师用棒,或用喝,作为施教的一种方式。

  

  【天花乱坠】佛教传说佛祖讲经,感动天神,天上纷纷落下花来。现形容言谈虚妄、动听而不切实际。

  

  【顽石点头】指说理透彻,使没有悟性的人也心悦诚服。

  

  【辩才无碍】本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善辩论。语见《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Samādhi”音译词,意为“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现比喻奥妙之处。

  

  【法宝】佛教用语,指佛说的法,又指和尚用的衣钵、锡杖等。

  

  【法子】佛教用语,意为“步向正道”。日本女歌手酒井法子即以此取名。但令人遗憾的是,2009年8月,酒井法子因藏毒及吸毒被警方逮捕,判处一年半惩役,并没有“步向正道”。

  

  【天龙八部】原为佛教用语,指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后被金庸用作书名。

  

  【浮世】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日本作为风俗画、版画的名称。

  

  【小品】本属佛教用语。鸠摩罗什翻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将较详的二十七卷本称作《大品般若》,较略的十卷本称作《小品般若》。可见,“小品”与“大品”相对,指佛经的节本。因其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便于诵读和传播,故备受人们的青睐。

  

  【智慧】梵语般若(Prajna)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

  

  【真心】佛教用语。谓真实无妄之心。

  

  【面壁】佛教用语,指面对墙壁默望静修。据说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而坐,终日默然静修九年。后一些武术门派中有弟子犯了本门戒条,掌门人便罚其在山洞、悬崖等孤寂之地面壁思过一段时间。金庸《笑傲江湖》中华山派弟子令狐冲曾被掌门人岳不群罚面壁思过一年。

  

  这些词汇都是佛法观念日渐世俗化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已成为汉语中通用的词汇,数量之多,难以尽述。

图片素材
热门图文